電商是什麼?
電商是什麼?有的人答,電商是在網路上做買賣,透過電商平台去進行交易的行為。也有人答,電商就是電子商務。
相信2021年的這波疫情,讓很多傳統產業紛紛轉型走電商,大家對『電商』這專有名詞應該不陌生。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是,透過網路或電子的形式進行交易或服務,包含網路銀行、網路購物、電子書…等等。

廣告
電商平台網路三大模式差別比較
當你在購物的時候,除了知道有很多不同電商平台,像是台灣樂天市場、Yahoo超級商城、PChome24h購物、momo購物網、蝦皮、東森購物、博客來…等等,這些購物網站又是屬於哪種電商平台模式呢?
這邊先幫大家整理出簡單的電商平台三大模式圖表:
C2C (Customer to Customer)
C2C 消費者對消費者。較類似傳統的跳蚤市場或路邊攤,有商品人人都可以成為賣家,利用手機拍照即可上架販售商品,加入電商平台的最低門檻,價格競爭較激烈,C2C模式的電商平台有蝦皮、露天拍賣、Yahoo拍賣…等等。
B2C (Business to Customer)
B2C 企業對消費者。較類似傳統的超市或大賣場,電商平台(通路)才是主角,電商平台以品牌販售居多,商品可以進到電商平台倉庫,也稱寄倉,電商平台對品牌商進行抽成約莫10%~30%不等,B2C模式的電商平台有Yahoo購物中心、PChome24h購物、momo購物網、東森購物、博客來…等等。
B2B2C (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)
B2B2C 企業對企業對消費者。較類似傳統的百貨公司,適合品牌經營及經營會員,每個賣家都有自己的店面空間,且品牌跟個人都可以經營,賣家包辦銷售出貨及客服,電商平台會提供工具經營,B2B2C模式的電商平台有台灣樂天市場、PChome商店街、Yahoo超級商城、蝦皮商城…等等。
電商平台和實體通路的差別?
電商平台和實體通路的差別,主要分為4個項目去做分析:
一、根據成本
根據成本來看,實體通路的店租費、水費、電費等等,至少萬起跳,較須要全職投入,總成本較高。反之,電商平台平均可上架5000樣商品,且無須先進貨可預購方式進行,1人約莫可經營2至3個電商平台,且初期可從兼職方式開始。
二、根據消費者體驗
根據消費者體驗來看,遇到節慶時,實體通路較有氛圍,且有門市人員可以和消費者做互動,較有溫度,不過原本就不喜歡被店員推銷的消費者,比較適合網路購物。反之,因為透過網路查價方便,消費者往往實體通路摸過商品後至電商平台下單。另外透過電商平台購物,退貨方便,但增加網路賣家的成本。
三、根據彈性度
根據彈性度來看,實體通路有營業時間和地域等限制。反之,電商平台只要有網路就可以處理訂單,且24小時都可以做生意。
四、根據即時性
根據即時性來看,實體通路可讓消費者確認品質,除了減少退貨爭議,且消費者可即時取得商品。反之,電商平台網路購物常常會有收到商品與實際商品之落差,有些網路賣家備貨期較長,無法立刻取得商品,收到商品可能已沒有當初的雀躍感,導致退貨率增加。
廣告
加入電商平台之前該具備的條件?
電商平台深不可測,計畫常常趕不上變化,要學的東西非常多,但建議網路賣家們都要親自去摸一摸了解各項環節,從選品、包裝、拍攝、網頁設計、客服、促銷活動規劃…等等,自行研究一輪累積經驗,真的有要擴大經營再外包出去,外包出去之前有一些專業知識基礎,才不會花錢沒看到成效。
那以上就是針對一些想了解電商平台的新手而準備的小整理,如果想與我們聯繫,下方有YT、IG、FB,或是訂閱電子報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章,期待大家一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