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商必懂的廣告成本/廣告出價指標的行銷專有名詞 CPM、CPC、CPA、CPV、CPL、CPS、CPI 你都懂了嗎?
早期的網路數位廣告時代,雖然有 Google 與 Yahoo! 的關鍵字廣告,但主要還是以展示型廣告 ( Display AD ) 為主,例如過去流量最大的 Yahoo! 首頁,就是以廣告刊登時間及曝光量做為廣告主要的收費的方式。
隨著網路科技進步數位廣告也進入新世代, Facebook 及 Google 廣告成了市場主流,為了滿足各種行銷需求,兩大平台特別針對廣告投放目標或廣告成效特別優化,讓各品牌可以非常有效及精準地在網路上尋找合適的客源。
在這樣新的數位廣告市場機制下,每個人都需要知道廣告平台的廣告出價方式,也因此清楚知道各種廣告出價指標的專有名詞,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CPM 每千次曝光成本 / Cost Per Mille
CPM 是廣告每被看見1000次,所需要付出的廣告成本。即使消費者在看見廣告後,沒有產生任何點擊廣告或購買成交,也需要支付相關廣告費用。

CPC 每次點擊成本 / Cost Per Click
CPC 是廣告每被點擊一次,所需要付出的廣告成本,不管廣告曝光量是多少,只要顧客沒有點擊廣告,也就沒有廣告費用產生。可以透過廣告品質優化來降低廣告 CPC 每次點擊成本,在同樣的預算當中得到最大效益。

CPV 每次觀看成本 / Cost Per View
CPV 是影音廣告每次被看到,所需要付出的成本,每個平台對於成功播放影音廣告定義都不相同,像是 YouTube 為播放影片 30 秒, Facebook 為播放影片 3 秒,在投放影音廣告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各廣告平台標準。

CPA 每次行動成本 / Cost Per Action
CPA 是當消費者完成了某一個,我們所設定的行動目標,所需要要付出的廣告成本。電商網站通常是以結帳完成設定為行動目標,也可以是會員註冊等等,端看商業與行銷目的而定。

因為 CPA ( Cost Per Action ) 的 Action 行動目標可以有很多種定義,另外屬於 CPA 系列的還有 CPL 、 CPS 、 CPI,底下也為大家介紹。
CPL 每次獲取名單成本 / Cost Per Lead
CPL 是每次獲取名單時,所需要付出的成本,網路行銷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種,在網路上收集消費者或顧客名單也是一種,像是銀行的信用卡辦法、教學課程,都是常使用這種行銷廣告的方式。

CPS 每次銷售成本 / Cost Per Sale
CPS 是當消費者購買了產品後,所需要付出的廣告成本,因為只有在產品售出後才產生廣告費用,因此廣告主的負擔比較小,目前使用最多的為聯盟型銷,當推廣者幫廣告主導入購買後,再按商品銷售支付 CPS 廣告費用。

CPI 每次安裝成本 / Cost Per Install
CPI 是使用者每次在手機上安裝 APP 時,所需付出的廣告成本,自從智慧手機盛型後,企業在手機上也推出各式各樣的 APP 希望顧客能夠安裝使用,在推廣 APP 安裝時,就會依照每次 CPA 做為廣告費用計價。

廣告出價/成本 專有名詞
依照這些廣告出價的成本計算方式,就可以參與廣告的購買與競價,出價高的廣告主可以獲得較高的廣告曝光。
並透過好的廣告素材品質,吸引高 CTR 點擊率獲得高流量進入網站,如果網站 UI 設計良好,UX 使用者體驗很棒,就可以將最後的轉換目標比例提高,降低廣告的出價成本。

This Post Has 2 Comments
Pingback: 日报-透视表学习笔记 – Project Lorna
Pingback: 做聯盟行銷怎麼選廠商,4個要點讓你不踩雷-2023 - 賺錢最快方法